翻译新闻

译本比较的批评方法

来源:网络  作者:本站  发布时间:2023年03月21日  阅读次数:   次

很多翻译论著中都介绍过译本比较这一方法,有论者甚至以译本比较为核心概念,提出要建立“比较翻译学”。笔者认为,如同“比较文学”、“比较法学”等学科名称一样,“比较翻译学”应是指不同语言、不同文化或不同国别翻译理论研究之间的比较,而译本比较主要还是一个方法的概念。


“比较”是相对于单独分析一部()译作而言,一般指同一原作的两部以上译作之间的比较。这种比较中虽然总会涉及译作和原作之间的比较,但两者的性质不同:原作一译作比较从根本上说是两种语言文化系统之间的比较,而不同译本之间的比较除此之外,还有属于同一种语言文化系统内部的比较。另外,由于将译作与原作相比较是译者和批评者不言而喻必然要做的事,它也称不上是一种批评方法。换言之,它就是“批评”本身,而不是批评的“方法”。


译本比较要有说服力,必须讲究比较的方法,讲究论证的可靠。作为一种起码的要求,无论什么比较或对比,都必须选择适当的对比项,并使之具有可比性。比如,要判断一部汉语作品语言的可读性,如果采用的是基于英语语言的一个可读性级次表(如根据句子长度、连接词的多少、某种等级的常用词使用比例来判断可读性),那么就需要考虑:这种判断方法是否也适用于汉语?由于汉语具有“意合”的特点,连接词的使用能不能用来作为判断可读性的一个指标,是需要对汉语的相关现象作专门研究才能确定的,直接照搬英语的判断方法就不一定合适。这是对比语言学的一个例子,译本比较同样如此,也需要注意可比性的问题。


比如,如果两个译本所依据的原作版本不同,译本中出现了差异,就必须弄清是不是版本差异造成的问题,否则就不能下结论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应该尽量使用依据同一版本原作的译作来进行比较。


又如,译本比较必须考虑历史因素,以九十年代的译本来批评四十年代译本的语言,显然是有失公允的。由此产生横向(共时)比较和纵向(历时)比较之分。横向比较主要有两种:


1. 以一译本为主,其他译本为次。这种比较中的其他译本一般是作为参照的,评论的重点是一种译本。如评孙致礼译的《傲慢与偏见》(1990译林版),以张玲、张扬译本(1993人民文学版)和义海译本(1994海峡文艺版)为参照。


2. 两种或两种以上)译本平行比较。


纵向比较也有两种:


I. 同一译者不同时期的译本比较。如比较刘重德《爱玛》的1949年初译本和1993年的重译本。


II. 不同译者不同时期的译本比较。如将1957年出版的张谷若译《苔丝》(人民文学版)和1994年的孙法理译本译林版)作比较。


对比项、可比性都是具有方法论色彩的概念,对比语言学正是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,建立起了自己的方法论体系,推进了学科建设。在对译本进行比较时,这些概念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方法论方面的依据。

威海翻译公司

400-893-8587